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居环境学前沿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人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高原山地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设计团队 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研究生系列讲座
发布日期:2022-11-14 作者: 来源:

wedvictor伟德

“高原山地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设计团队

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研究生系列讲座

 

第二讲 《人居环境学前沿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人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第三讲《中国现代大学校园的起点——1879-1952近代大学校园形态探索》预告

 

1.导言

202210月、11月,wedvictor伟德举办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 研究生系列讲座。本系列讲座邀请各领域内的大咖及知名教授,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共同解决科学问题的机制。本系列讲座聚焦于“低碳适配的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将传统人居环境研究范式融合、提升交叉性、复合型、引领性研究,聚焦学科前沿交叉领域具有开创意义的最新科研成果。

 

 

 

2. 系列讲座第二讲   ------《人居环境学前沿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人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第二讲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刘滨谊教授主讲。刘滨谊教授从事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科研、实践近40年,1989年成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位风景园林方向博士。作为同济风景园林26年(1996-2022)的学科带头人,为同济大学该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第七届、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推动了中国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及专业教育的现代性体系化建设

讲座由学院徐坚教授主持。

 

讲座内容

2022.11.11日上午,同济大学的刘滨谊教授为我们做了专题讲座《人居环境学前沿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人居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次讲座主要含人居环境科学及其关键、人居环境学研究与应用基点、人居环境地方性突破、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四个方面。

       

讲座明确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关键的本质是人类与生存环境的互动,涉及人居环境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人与人的互动,人类文明、自然变迁、人与自然互动的四个阶段。

刘教授介绍了人居环境学研究领域及其缘起,包括面向应用的人居环境学,从宏观视角出发的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和从微观角度出发的环境心理学、医学。

面向应用的人居环境学是现代人居环境思想来源,刘教授分别从西方、东方和古代进行了介绍。西方主要是以C.A.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为主,道氏认为需要创立一门以完整的人类聚居为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科学,通过对这门科学的深入研究,真正地理解城市聚居和乡村聚居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人类聚居的建设活动,这门学科就是人类聚居学。

“三生”及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的理论来源,与核心关键点:人与自然 ——两者之间缺一不可。

 

在介绍人居环境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点时,刘教授从构建人居环境学科知识的体系 、从群体人居环境的集合落地、从个体生存环境的感应开始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提到了一个令我们产生深刻思考的人居环境哲学 ——5要素: 三元耦合、二元互动、主客合一。刘教授讲到,古今中外,凡是5要素缺乏协调统筹,就会造成人居环境的混乱。中国5千年积累的成功经验正是依托以风景园林、人居环境的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理念。面对未来,人居环境学需统筹协调城市、乡村、原野可持续发展,以其时间、空间的体量跨度,从国土区域到社区社治,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刘教授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些他亲自拍摄的关于人居环境的图片,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刘教授从目标、路径、预期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实现人居环境的地方性突破。要从地方性突破,发现人居环境规律与未来取向,将地方生命体作为人居环境研究与应用的结果目标。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学科专业思维要从点、线、面走向体、系、网 ,实现教--研三元耦合。讲座展示了基于中国设3!发展哲学观的风景园林学科体系框架、中国人居环境/风景园林目标价值的现代转换、人居环境学科三轴六向全域理论与应用拓展体系等重要体系框架。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学习,线上线下近百位参会同学受益匪浅,十分感谢刘教授本次为我们做的高端学术专题讲座!

 

3.  系列讲座第三讲预告

主题:中国现代大学校园的起点——1879-1952近代大学校园形态探析

主讲人:冯刚教授

时间:20221125日(周五)930am

地点:学院楼1407高原山地人居环境团队工作室

主讲人简介

 

冯刚教授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系博士生导师,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任亚洲园林协会乡村与特色城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际设计》常务编委;《建筑设计与研究》(新加坡)编委;“园冶杯”建筑专业组与大学生国际竞赛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冯刚教授出版专著6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中国民族联合会“十三五”期间重点研发计划,担任专业调研员;获得一等奖“海河奖”勘察设计;在核心建筑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重要论文20余篇,会议论文为第一作者;主持校园规划、教育、文体建筑设计30余项项目。在国际竞赛中获奖,并多次投标重大项目。